系統思考課程 SYSTEMS EDUCATION COURSE
第三課 消失的古生物
2014-06-06
故事導言:

這個暑假,媽媽帶小怡去看「冰原歷險記」,看過之後,小怡覺得片中的長毛象曼尼實在好可愛,她告訴媽媽好想到動物園去看真正的曼尼,不過媽媽說這是不可能,因為長毛象在很早很早以前就滅絕了。這讓小怡感到十分的好奇,為什麼長毛象會滅絕呢?又是什麼原因使得長毛象滅絕的呢?

設計理念:

 關於「物種滅絕」的議題至今一直被人所討論。到底「物種滅絕」的現象變化情形與形成因素為何呢? 參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的倪宏坤先生2006年著作《為什麼要保育瀕絕生物?》中提及:「根據化石證據的統計,曾經存在於地球上的生物,大約99%如今都已經滅絕了,因此物種的滅絕,可以看作物種演化的自然必經過程──物種演化出現、強壯興盛、然後因不適環境而滅絕。」也就是說,「物種滅絕」可被視為一個物種自然演化、由盛而衰的必然過程;而這個衰退的過程,呈現「該物種總數量」愈來愈減少的趨勢,直到滅絕為0,且該物種「每年死亡數多大於每年出生數」的情形,持續造成該物種滅絕的趨勢。 更進一步檢視「物種滅絕」的生態歷史故事,可以發現「人類的出現」成為物種更迅速滅絕的影響因素。例如:「長毛象」,高三公尺、體重達6到8噸的巨型草食性哺乳動物,在距今一萬年前,因氣候異常改變、與人類獵殺等因素,造成了長毛象的滅絕。還有,「台灣雲豹」,台灣山林中體型最大的肉食性貓科動物,體長約70至100公分,體重約25至30公斤,原本生活在海拔約一千公尺的闊葉樹林中,但因為人類對台灣雲豹棲地的破壞與開發,迫使牠們往不適合棲息的高山遷移,再加上人類的獵殺,使得台灣雲豹滅絕。上述兩則「物種滅絕」的事實中,都是因為人類的獵殺及開發行為,造成該物種「每年死亡數更大於每 年出生數」,讓該物種更加速往滅絕的方向趨近。

   在未來,「物種滅絕」的現象將會帶給人類前所未有的危機。一方面由於人類仍然是看不見「自然生態整體」的反撲力量,以為萬年前的「長毛象」、或是近代的「台灣雲豹」,也不過只是地球上千千萬萬的物種之一,牠們是否仍然存在,和人類是沒有任何關係的;然而,根據倪宏坤先生指出:「不論是出於道德良知或實際目的,保育生物的多樣性都是重要的,因為生態系中存在的物種愈多,生態系就愈趨於穩定,生產量也愈豐富。」;因此,當物種多樣性被破壞到一個程度時,生態整體存在的物種將大幅減少、生態系統將更趨於不穩定、生產量將更顯衰竭匱乏,屆時,將對「人類」產生意想不到的影響。另一方面,根據世界自然保育基金會(WWF)的研究計畫指出:「未來五十年到一百年,地球可能出現一次完全因為人類而引起的物種大滅絕。」因此,在一片環保的聲浪之下,「自然生態教育」的意義必須在於喚醒人們對「自然生態整體」反撲力量的覺察,並且了解「保育生物的多樣性」的重要,進而身體力行,以長長久久的保護我們生存的地球。

         
給老師的話:

人類行為對於自然生態的破壞,往往需要經過一段相當長的時間,才能看見其影響,也因為長時間的演變,當人類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時,許多補救措施已無法發揮效用。因此,我們希望藉由課程經營,讓學生在短時間內體驗物種20年間因為人類行為而滅絕的過程,及早思考人類如何維持其自然生態原有的平衡,深刻的覺察每個人都有保護地球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