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思考課程 SYSTEMS EDUCATION COURSE
第七課 沒有鳥兒歌唱
2014-06-06
故事導言:

今年春假,小熙和父母到郊外渡假,當小熙走在森林小徑時,突然發現工作人員正將一片林區拉起隔離線,更掛上「殺蟲劑噴灑,請勿進入」的牌子,小熙心想:「這些殺蟲劑除了附著在樹上外,隨著空氣亦將不斷擴散,只隔離這一區,難道其他區域不會受影響嗎?近幾年新聞不斷出現關於『環境荷爾蒙』的報導,談及這類殺蟲藥劑一旦存在環境中,就很難去除,這樣噴灑難道真的沒有問題嗎?」

設計理念:

       想像一下:「在跨越寒冬、春天降臨大地之際,一個一如往年的早晨,突然間你留意到了,原本為了迎接春天,而應該從樹上傳來的鳥叫聲,卻反常地呈現一片寂靜;後來,許多個早晨,愈來愈多地方,聽不見樹梢上的鳥兒叫聲,見不著鳥兒的身影……」這樣的現象,你有什麼想法?你會不會去探詢「為什麼鳥兒不見了」

      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在1962年出版的生態著作—《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以科學方法探究「1950年代後期美國愈來愈多地區,再也聽不見鳥兒在春天歸來的聲音」的現象,並直指人類濫用化學藥劑的行為,已傷害了許多生命、影響了自然生態,這也就是造成「鳥兒不見了」現象的元兇,甚至將進一步毒害人類本身;《寂靜的春天》對於人類為自身利益所採取的「控制行動」,提出警告,並進而影響人們對於環境生態的思維,也因此,美國《時代雜誌》更將瑞秋.卡森列為二十世紀百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本課程即以《寂靜的春天》書中第八章「沒有鳥兒歌唱」的內容為主軸,並摘錄原著文章做為教材,由老師帶領學生運用系統思考,集體探索「鳥兒不見了」的現象、以及「是什麼造成鳥兒不見了現象的原因」,並對「人類想要『解決問題』的局部思維與行動,雖然短期有效,長期卻造成環境生態受到破壞的後遺症」的情形,提出覺察與反省。

         
給老師的話:

在這堂課中,藉由議題「沒有鳥兒歌唱」,學生學習到「人類的行為後來危害到自己」的概念,我們更希望老師能帶領學生將這個概念廣泛運用到生活中的其他議題之上,就如同課程最後的總結中所談到的例子,在生活中,人們面對問題時,過於依賴快速而顯見的解決方式,因此若能時時運用「人類的行為後來危害到自己」這樣的概念來檢視自己的行動,將能從更整體的角度來思考與面對問題,從而培養「看見變化的樣子」的智慧,而這樣的生活智慧正是我們發展「看見變化的樣子」這套課程所樂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