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好文推薦 BEST BOOKS / ARTICLES
給孩子一些失敗的經驗
2014-06-09

今天在公司接到女兒的電話,電話那一頭急促的啜泣聲讓我沒法聽清楚她說什麼,好不容易讓她情緒穩定下來,才知道是為了數學成績沒考好而傷心,只是她對於成績的反應卻也讓我百感交集。 女兒在校算是個很令人喜歡的孩子,大大的眼睛、長長的頭髮,每天都笑嘻嘻的,加上很愛幫老師忙,課業也都不錯,所以一直很獲得師長的疼愛,也因此在她心中一直認定自己是個「好學生」,並給予自己很高的期許。在這次考試之前,她就不斷的告訴自己一定要考100分,雖然我試著讓她知道分數並不是那麼重要的,但似乎改變不了她「堅定的意志」。

今天成績揭曉,結果並不如她所想,這讓她感到非常傷心,她難過的告訴我她認為自己的分數應該在95分以上的,因為她是屬於班上功課比較好的一群…。這讓我想起一位在幼稚園工作的好友曾告訴我的話:「在台灣,大部份的父母都擔心孩子的學習表現不好,因此用盡了各種方法要提升孩子的學習成效,甚少父母會擔心孩子的學習表現太好,事實上,孩子的學習表現太好,卻可能是令人擔憂的。」

怎麼說呢?曾經有個撼動社會的新聞事件:一位剛考上北部名校的學生,因第一次學校段考成績不理想而選擇以跳樓結束自己正值青春年華的生命,這位同學在遺書中提到:「一直以為考上這所學校後,我的人生將收穫豐盛,但事實證明我沒這個實力…」「我真的不想成為那個第一,因為壓力真的很大!」

這位同學從小到大一直是資優生,在第二次國中基本學力測驗當中,更以極為出色的成績,如願考上人人稱羨的好學校。這樣優秀的同學為什麼會選擇用自殺來結束生命呢?問題就在於從小到大都很優秀吧!一個一直很優秀的孩子,他的成長環境顯少會出現責難聲音,不管在家中、學校或生活周遭的環境,處處充滿了讚美聲,久而久之對他而言,成功變得理所當然,因為從未有機會學習承受挫折,因此難以承受挫折。

在台灣,所謂的「學習表現」早已被窄化為「學業表現」,所有的孩子只要能通過學業這一關,就能被歸類成「好孩子」或「有用的孩子」;相反的,若通不過學業這一關,很可能就被歸類成「壞孩子」或「沒用的孩子」,問題是我們的生命並不能簡單到只用「學業」來概括,我們生命所遇到的難題亦不是「學業成績」就可以完全的解決的,國內有名的藝術家兼作家蔣勳就曾經感慨的說:「這個社會一直在製造這樣的一批『好學生』,他們本身也洋洋得意,因為一路走來都是被捧得高高的…,他們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有問題」「我要呼籲的是,知識分數越高的人,自己要特別小心,因為你將來要面對的生活難題,都不在這些分數裡面。」

從一個生命的成長來看,失敗的經驗其實是相當可貴的,我們往往在失敗後才真正開始懂得思考,在失敗後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在失敗後才知道生命如此的寬廣,也往往是在經歷失敗之後才懂得學習如何不害怕失敗、重新站起來。女兒的考試事件,反而讓我有點欣喜,相對於之前如何勸說的無效,這次機會正好讓她了解自己並不如想像中那樣的了不起,除了知道達到目標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外,另一方面,也讓她了解到,一個人並不能只用成績來衡量,如果能凡事努力,即使考試的成績不理想,那份用心、努力的過程仍是可貴且值得肯定的,畢竟生命需要更多感受與體驗才能更加的完整,而失敗或許就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經驗吧!

美國推動系統教育相關介紹
影片摘要: 美國推動系統教育<..
親子衝突的複雜風暴
連載於2008/09/13工商..
誰來決定孩子該學什麼?
連載於2008/09/05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