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好文/好片推薦 BEST BOOKS / ARTICLES / MOVIES
台灣,請聽我說
2014-06-08

“我想,大部份台灣小孩都和我一樣,從小只顧著唸書、考試,長大後在職場賺錢、爬升,關心的都是小我之事,很少真正想過腳下的土地與自己的生命有多大的攸戚關連。

” 義大利歷史哲學家克羅齊說:“一切歷史都是現代史。”所以,在國民政府來台一甲子後的今年,作者吳錦勳借用十七位想法和經歷各異,但都對台灣有所思有所為的意見領袖的故事,試著將我們了解的片段歷史縫補起來,讓我們更清楚認識“屬於台灣的故事”。

“壓抑”的台灣

來台最初二十年,“壓抑”是整個社會的氣氛,因為有像孫越一樣,抱著短暫移防、馬上就能回家心情的老兵,在發現反共無望後,只能用唱歌彌補失落與想家的思念;有像作家季季的前夫與音樂家胡乃元的父親,先受國民政府嚴密監視,後發現祖國並非心中所想,而幻滅抑鬱的左派思想人士;也有像星雲大師一般從小離鄉,在二、三十年後才得以與家鄉親人相見的時代受害者…。

然而,無論生活再怎麼辛苦、失落,這個時代的人們為了生存和理想努力奮鬥著,為了民族國家的大我傾全力投入心力也在所不惜。

“裂變”的台灣

受到退出聯合國、台日與台美斷交等國際情勢的影響,國民政府開始認清必須以這塊土地為家的事實,逐漸由威權統治裂變出多元的聲音:林懷民創立的雲門舞團以〈薪傳〉和〈家族合唱〉等歷史題材作品,跳出台灣的故事、讓國際認識台灣;歌手胡德夫唱出原住民的歌與心聲,並在歌聲中找到自我認同,也逐漸讓大眾能夠接納與尊重不同的族群…。

調整態度、立足台灣,政府與人民共同為島上的生活齊心努力,讓原本曖昧對立的衝突慢慢轉變成豐富多元的養份,滋養著社會經濟等各方面的快速發展。

“再生”的台灣

走過晦暗、蛻變的年代,台灣成為如今所見的文明、進步社會:吳念真和紙風車兒童劇團下鄉演出時,各鄉鎮人民給予的真誠和溫暖的回饋是使他們堅持三一九鄉鎮走透透的動力;作家朱天心在台北小巷弄中,看見人們愛護流浪動物的文明公民舉動,便覺得居住在此無比光榮;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將“品牌台灣”視為自己的使命,是因為他深信這塊土地有許多尚未整合的潛力…。

短短六十年,台灣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衝突、徬徨、找到出路,其實都靠著小島上人民的堅毅與靭性,將環境的挑戰化為生命能量,勇於面對未來。生活在這裡的我們,或許能藉由書中故事對自己生長的土地多了解一些,並用更多的理解與包容和彼此共處。